崇(汉语汉字)

崇(拼音:chó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据已有古文字材料,此字最古形体为《三体石经》中的古文。古字形从山、宗声,宗亦表意。崇本义是指山高,引申泛指高大;又引申指提倡、尊敬、重视。

崇(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崇”字在《三体石经》中的古文中写作图A,但构型不明。小篆的“崇”字写作图1,是上下结构的形声字兼会意字。上部的“山”字是形符,表示跟山有关;下面的“宗”字是声符,指示读音。“宗”字义为祖先,本身也包含一个辈份高的意思。而“崇”指山非常高大,所以“崇”字以“宗”字作声符并会意。“崇”本义指“山非常高大”。汉隶或沿袭小篆,或将形旁“山”移至“宗”下部,写作图2。

有学者考证,“崇”字原为“嵩”字,这是个会意字,指“山高大”。异体字写作“崧”。“嵩”字的本义指“山高大”,后来这个字用来特指五岳中的中岳“嵩山”。后来用法分化,专用“嵩”字表示“嵩山”,而“崇”字泛指高大,另外的“崧”字作为异体字淘汰了。

“崇”引申为一般的、指向较宽泛的“高”时,既可以指有形的物体,也可以指无形的东西,如精神或思想领域方面的事物,这种用法从古至今大体一致。如“崇论宏议”,就表示论议高超。“崇”字有“尊敬”“推崇”的意思,“推崇”也就是“以之为高”。“崇敬”和“崇尚”的“崇”字都有“推崇”的意思。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chóngㄔㄨㄥˊ

高:~山峻岭。~高。~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尊重,推重:~敬。~拜。~尚。推~。尊~。

古同“终”,终了。

充,充满:~酒于觞。

增长:“今将~诸侯之奸”。

姓。

详细字义

崇chóng

(1)(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2)同本义[lofty]

崇,嵬高也。——《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于崇山。——《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又如:崇亘(高峻绵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崇崇(高耸的样子)

(3)高;高大[high;tall and big]

崇,高也。——《尔雅》

与黄比崇。——张衡《西京赋》

崇崇圜邶。——扬雄《甘泉赋》

广与崇方。——《考工记·梓人》

大侯之崇,见鹄于参。——《仪礼·大射仪》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崇墉(高大的城墙);崇榘(高峻的城墙)

(4)高贵[noble;high]

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白虎通》

又如:崇阀(高贵显赫之家);崇阶(高位,高官);崇卑(高低,高下)

(5)兴盛[prosperous]

建明德而崇业。——张衡《东京赋》。注:“犹兴也。”

又如:崇业(兴业);崇盛(隆盛,极其荣宠)

崇chóng

(1)尊崇,推崇[revere;advocate]

崇事宗庙社稷。——《礼记·祭统》

莽遂崇鬼神淫祀。——《汉书·郊祀志》

又如:崇正黜邪(推崇正气,摒弃邪恶);崇实(注重实际);崇德(崇尚道德。也指崇尚有德者);崇儒(尊崇儒学)

(2)通“充”。充满[fill]

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再拜崇酒。——《仪礼·乡饮酒礼》

六成复缀以崇。——《礼记·乐记》

泛崇蘭些。——《楚辞·招魂》

又如:崇奸(聚集许多恶人)

(3)终,尽。通“终”[end]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诗·卫风·河广》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荀子·赋》

存亡之效,不崇朝而决。——《三国志·凉茂传》

又如:崇替(灭亡。即终替);崇朝(一个早上。比喻时间的短暂);崇日(终日,一日)

常用词组

崇拜、崇奉、崇高、崇敬、崇论、崇山峻岭、崇尚、崇信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九】【山部】鉏弓切(chóng)

嵬高也。从山宗声。

说文解字注

山大而高也。各本作“巍高也”三字,今正。《大雅》:“崧高维岳”,《释山》《毛传》皆曰:“山大而高曰崧”,《孔子闲居》引《诗》崧作嵩,《释名》作“山大而高曰嵩”,崧、嵩二形皆即崇之异体。韦注《国语》云:“古通用崇字”,《太平御览》及徐铉皆引其语。《诗·序》曰:“《崇丘》,萬物得极其高大也”,此崇之故训也。《河东赋》:“瞰帝唐之嵩高,眽隆周之大宁”,嵩高即崇高也。《汉碑》曰:“如山如岳,嵩如不倾”,谓崇而不倾也。

中岳,《禹贡》谓之外方,秦名大室,汉武帝始谓之崇高山,因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名曰崇高县,《武帝纪》《郊祀志》《地理志》《封禅书》可证。崇字《地理志》作崈,体之小异耳,《史记》《汉书》或崇、嵩错出,要无碍为一字,惟《后汉书·灵帝纪》:“熹平五年复崇高山为嵩高山”,语大可疑。证以《东观纪》:“堂谿典请雨,因上言改之,名为嵩高山”,是则非复崇高为嵩高,乃改崇高为嵩高,盖其时六书之学不明,谓嵩与崇别而改之,沿至今日,尚仍其误。

李贤注云:“《前书》武帝祠中岳,改嵩高为崇高”,《前书》未尝有此文,武帝改大室为崇高,武帝以前但曰大室,不曰嵩高也。崇高本非中岳之专偁,故浅人以崇为氾辞,嵩为中岳,强生分别,许造《说文》不取嵩、崧字,盖其时固憭然也。崇之引伸为凡高之偁,《大雅》“福禄来崇”,传曰:“崇,重也”,《礼经》“崇酒”注:“崇,充也。”《邶风》“崇朝其雨”,传曰:“崇,终也”,皆音近假借。

或问《释山》嵩高为中岳,非古名嵩高之证与?曰嵩即崇字,《封禅书》曰:“秦有大室,祠大室嵩高也”,此谓秦之大室即汉之崇高也。《释山》之嵩高盖汉人语,非本经,故许岳字下言大室,不言崇高。

从山,宗声。鉏弓切,九部。此篆旧在岊篆之后,解云“嵬高也”,必转写之误。今依《玉篇》移其次,依《毛传》、《释名》易其解。

广韵

锄弓切,平东崇‖宗声终部(chóng)

崇,高也。敬也。就也。聚也。又姓。锄弓切。四。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部】崇;康熙笔画:11;部外笔画:8

《广韵》《集韵》《韵会》鉏弓切。《正韵》鉏中切。并音漴。《说文》:嵬高也。从山宗声。《尔雅·释诂》:崇,重也。邢昺曰:又高贵也。《易·系辞》:崇高莫大乎富贵。《左傅宣十二年》:师叔楚之崇也。

又充也。《礼·乐记》:复缀以崇。又《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再拜崇酒。注:崇,充也。谓相充实也。

又聚也。《诗·大雅》:福禄来崇。注:谓积而高也。《左传·隐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去草,芟夷蕴崇之。注:蕴,积。崇,聚也。

又《广韵》:敬也,就也。《书·仲虺之诰》:钦崇天道。

又终也。《诗·卫风》: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注:言行不终朝而至也。

又崇牙,乐器饰。《诗·周颂》:崇牙树羽。注:悬钟磬之处,以采色为大牙,其状隆隆然。

又国名。尧时崇伯鲧,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县。

又地名。《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注:在今澧州澧阳县。

又姓。《正字通》:宋青田令崇大年。

又叶仕庄切,音牀。陈琳《大荒赋》:仰阆风之城楼兮,县圃邈以隆崇。垂若华之景曜兮,天门闶以高驤。

又《正譌》:嵩古作崇。别作崧,非。《正字通》:韦昭《国语》注通用崈,崇、崈音义同,合崇、嵩为一,非。互见后崧字注。

《集韵》:或作崈。

该文章由作者:【浙江下雪】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