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一词的来源
翡翠的原产地很少,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缅甸等几个国家,而缅甸是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国家,所以翡翠也被称为“缅甸玉”。缅甸玉与中国文化的渊源颇深。因为翡翠的颜色鲜亮,晶莹剔透,以及很好的收藏价值,而被称为“玉中之王”。中国人对于翡翠有特殊的偏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历史上最迷恋翡翠的两位女性是慈禧太后和宋美龄。慈禧太后对于翡翠的痴迷已近疯狂,吃饭的筷子、饮茶的碗、身上戴的饰品、手上把玩的物件••••••都是翡翠制品,她死后用于陪葬的翡翠更是堆积如山。而另一位名人宋美龄,在她百岁宴上全身佩戴的都是翡翠首饰,质地上乘、浓艳深邃、温润细腻的翡翠将她衬的更具高贵典雅、气质脱俗。那么,翡翠一词又是源何而来呢?一种说法是,翡翠原是一种鸟的名字,它羽毛的颜色非常美丽,红的为雄鸟,称为“翡”,绿的为雌鸟,称为“翠”。清代以后,翡翠鸟的羽毛受到宫廷后妃的喜爱,同时,大量的从缅甸进贡来的缅甸玉开始风靡皇宫,这种缅甸玉的颜色主要有绿色和红色,色泽明艳,与翡翠鸟的羽毛颜色很像,所以人们把这种玉器叫做“翡翠”。 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参照文章关于缅甸玉的传说之翡翠娘娘)中国云南有个美丽的姑娘叫翡翠,她乐善好施,从小跟父亲学医,造福贫苦百姓。当时缅甸的王子英俊潇洒,但却体弱多病,缅甸王遍寻名医都无法医治,于是到中国请来当时被称为神医的翡翠的父亲。翡翠与父亲一起来到缅甸,对病痛中的王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王子痊愈之后,便娶了这位美丽的女孩,以后更是封她为皇后。翡翠的个性并不适合呆在戒律圣严的皇宫,很快便被国王冷落发配边远。在当地经常有水灾,百姓疾病缠身,困苦潦倒,虽为平民的翡翠还是亲自采药,尽力医治百姓,教他们治洪涝,种粮食。翡翠帮助当地百姓脱离困苦,恩泽四方,人们都尊称她为“翡翠娘娘”。在她死后,灵魂化作结晶,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磨练形成瑰宝,就是现在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