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创作的中篇小说)

《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创作的中篇小说,于2016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廊桥遗梦》讲述了一段在4天时间里铸就的至死不渝、刻骨铭心的中年人的婚外恋情。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价值在于向读者指出了一种人生的选择,一种人生理想。

《廊桥遗梦》获得外国文学图书奖,1994年,该作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内容简介

《廊桥遗梦》讲述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出了一段尘封往事。中年女性弗朗西丝卡婚后生活平静琐碎,缺乏激情。《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为拍摄麦迪逊县的廊桥而来,与居于此地的弗朗西丝卡相遇、相识和相恋。面对迟来的爱情与家庭责任,弗朗西丝卡选择了后者,而罗伯特则选择了成全。四天的完美之恋换来了半生的彼此怀念。

《廊桥遗梦》的写作只用了短短两周,这部浪漫之作随后成功打动了全球5000万读者,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入选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部爱情电影,由其改编的音乐剧获得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最高奖项托尼奖。

“这之中只有感伤与哀痛,没有对人性自由的呼喊和对传统伦理的反抗与谴责。它接受了这个甜蜜的痛苦、开花的血和优美的死亡。”

作家冯骥才此语道出故事中道德伦理相对自然人性的胜出,以及古典的悲剧之美。著名学者,资深翻译家资中筠女士以诗情译笔再现出这个隐秘而动人的柔美境界。

作品目录

开篇

廊桥遗梦

罗伯特•金凯德

弗朗西丝卡

古老的夜晚,远方的音乐

星期二的桥

又有了能翩翩起舞的天地

大路和远游客

灰烬

弗朗西丝卡的信

后记:塔科马的夜鹰

“夜鹰”•卡明斯谈话录

作者简介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1939—),美国小说家,摄影家,音乐家。曾任北艾奥瓦大学商学院院长,目前定居在得克萨斯州的一座高山农场,闲时写作,摄影,玩音乐,研究经济学和数学。多部作品曾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廊桥遗梦》是他的代表作。

人物介绍

弗朗西丝卡

弗朗西丝卡在生儿育女、侍奉丈夫和农田工作之余,总难泯灭那不勒斯少女时代的梦幻。她一直向往那烛光夜宴、美酒交跳、歌新曼妙的都市文明,心境还停留在60年代充满享乐激情的“美国式天真”梦中,因而带着一大地现代摄影器材(现代科技的体现)、见多识广又充满性感的“城里人”罗伯特出现在地眼前时,她由此看到了一条追寻自我幸福的“桥”。

罗伯特

对罗伯特来说,后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由个性的扼杀,“世界太组织化”的压抑桎梏,使他竭力反抗,四处流浪躲避。宁游的乡村图园,古老奇恃的廊娇,尤其是质朴健壮、充满热情的乡村农妇,正是他到处寻找的精神寄托的归宿,巨大的文化价值观念反差,使两人都陷入“遥远的事物才是美”(叶芝语)的幻境,美国社会案尚新鲜、刺激的文化精神,就在小说所塑的两个主人公形象中被表现出来。

作品鉴赏

作品思想

内心隐秘的欲望

小说原名“麦迪逊乡的桥”,这个标题寓有作者的深意:“桥”是人际沟通的工具。我们不妨从小说作者汉勒所处的社会状态去认识。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瞬间可达,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但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导致更精密的社会分工,生存竞争使人们全力以赴地工作而社会活动却相对缺乏,经济利益的争斗使人际关系日益紧张,“他人即地狱”的论断正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心态的概括。沃勒在小说中希望以麦迪逊的乡村田园生活(自然人生)和古老文化(廊桥)去救治美国社会的时代病,以充满生命活力的狂浪激情去点燃现代文明重压下委顿的人生灰烬。

乡村田园,古老廊桥,正是通往自然人生“远在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物种起源之前的世界”的桥,是“异化我”反归“本真我”的唯一通道。”由于性格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小说男女主人公也是被此通往自己人生目的“桥”。

沃勒所虚构的这个美国当代情爱神话是令人种往的,偶然邂逅却一见钟情,短短四天就达到灵与肉、爱情与情欲的全面满足;实实在在的狂很纵情与刻骨铭心的精神爱恋完美结合。它不必事业上的志同道合、心心相印。这种“爱的快嚼”方式,对处于高速运转社会中的美国人来说,真是太省钱省力了,这正是美国文化“快餐“的一种典型表现。况且,情爱既得到实现,婚姻和家庭仍得到尊严,何乐而不为?沃勒虚构的这个神话梦,正是相当一部分美国人价值心理的典型代表,这恰如其笔下的理查德一样庸俗可笑。

法兰克学派对这种社会心理概括得极为准确:在工业化社会中,个人受到摧残的表现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正因为有社会对人的摧残,便普遍存在着乌托邦式的冲动,以及乌托邦式的对整个世界的幻想性改变。这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愿望的达成”,文学创作就本质上说,只是作家被文明社会规范压抑的潜意识的“白日梦”表现。可以说,一部《廊桥遗梦》几乎同时在东西方社会畅销,不仅透射出美国民众的普遍心态及难以言说的内在隐秘被望,同时也映照出众多热心中国读者那潜伏的躁动焦灼心理。

存在主义

《廊桥遗梦》是美国现代作家詹姆斯·沃勒的首部小说,它不仅以简约而婉转的故事情节以作者出入场的方式诉说人性、自由、道德、家庭与责任等主题。而且还通过主人公会凯的镜头折射出丰厚的哲学底蕴。金凯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体现了对人本身存在的困惑和思考。映射了沃勒的存在主义哲学。

在《廊桥遗梦》这部小说里,金凯是个艺术家,主要从事摄影艺术的创造活动,他用丰富的想象力,通过镜头透视世界,感悟人的存在。他的艺术生涯与他两次入伍紧密联系。第一次为了糊口和养活母亲,在军队里呆了四年,而这四年改变了他的一生。给战地记者作助手使摄影成为他此后谋生的职业,摄影艺术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二次,他被征召入伍,操持相机,成为去记录战争中的人———个个为他存在的自我。人在战争中只会被逼到两种现实:生或死。真实记录了恐惧,这因为害怕死亡而书写在身体上的为我性存在的恐惧。在金凯看来,人的存在只是在路上,在从生到死的路上,战争平面化的艺术一同虚无化。

洪堡说到,在文学中,首要的乃是诗和哲学。一切诗即是思。意象是文学、艺术和生存的共物。夜幕降临时分,塔科马夜露的老号对‘弗朗西斯卡’曲的鸣咽,罗斯曼桥在图像中.主人公却都已成为虚无。弗朗酉斯卡为一次“完整”坚守“罗斯曼桥”最后在灰飞姻灭中与金凯会合。金凯探索存在之意义的路径折射出其自我意识思想发展轨迹,以艺术、诗歌和音乐,诉说在工业文明语境下,人诗意的生存哲学。

该书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罗伯特·金凯与弗朗西丝卡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全过程。这是一段婚外恋情,一个被作家用“真实性”、“悲剧性”和“死亡”包装过的浪漫的婚外情故事。对于婚外恋,几乎在所有的国家都受法律限制和道德舆论的谴责,被视为情感的禁区。婚外恋向来都是非常敏感,十分引人注意的话题,文学作品中正面反映婚外恋的也不多见。沃勒以婚外恋为切入口,展示人们情感生活的深度和柔美境界,视角大胆独特。

艺术特色

沃勒的成功在于他没有让罗伯特·金凯与弗朗西丝卡的恋情有悖于读者的道德判断。作者让弗朗西丝卡在爱情与责任的选择中,选了后者——责任。并非常谨慎地“给相逢以情爱,给情爱以欲望,给欲望以高潮,给高潮以诗意,给离别以惆怅,给远方以思念,给丈夫以温情,给孩子以母爱,给死亡以诚挚的追悼,给往事以隆重的回忆,给先人的爱以衷心的理解”,一切都安排得那么好。

作者非常聪明地只给他们四天的时间相爱,其浪漫而不失优雅,热烈而又洒脱,短暂而又漫长的恋情,非常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也暗合了那些对沉闷的婚姻有所不满的人们隐秘的心理追求,同时由于它的力趋保守、伤感和悲剧结局,让观念传统的人也会产生认同。总之,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婚外恋的隐秘的情感天地,使人们从足以引起指责的越轨和羞耻的恋情中看到了坚贞、永恒、理智以及情感深厚的一面。

作品影响

1992年出版的《廊娇遗梦》,又名《麦迪逊县的桥》,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力作,自问世以来便获得广泛好评,已经有了25种语言的译本,世界发行量超过1200万册,并已由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搬上银幕。这部小说可以说是这位作家的成名之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震惊了世界文坛。

《廊桥遗梦》于1994年引进国内,当时的中国出版市场,畅销书的概念尚属发轫期,很少有人想到书这种精神产品还需要“运作”、“炒作”。然而就是这么一本不起眼的小书,不经意间一炮而红,可以说,它带动了中国畅销书市场的形成,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出版史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

该文章由作者:【郑国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